沈宪民

个人简介

沈宪民,字子谦,男,1963年9月出生,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天津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天津市书法家协会隶书委员会主任,天津市北辰区文联主席、北辰区书协主席。

个人履历

早年经历

小时候,宪民的老姥爷,外曾祖父,在老家河北省河间是一位比较有名的老中医,听大哥说老姥爷中过秀才,所以说字写的很好。老姥爷当年就说识文断字、识文断字,要好好学习。自己小时候就是整天写写画画,看见树画树,看见什么画什么,就像画素描。是在天津出生的,大哥是在老家出生的。我们家写字的有我爷爷、我三叔、我大哥,(于长水:算是家学渊源了。)算不上家学渊源,但总有一种气氛。那时,我大哥给我两本字帖,一本是苏东坡的《丰乐亭记》一本是汪洵的字帖,董其昌的字帖他自己一直留着。

学习经历

向耿老学习之前,学过柳,学了半年,感觉不上手,又改颜真卿,学《勤礼碑》,感觉上手了,就耿老学。跟耿老学的时候,自己喜欢买书。我感觉学谁,就要倒他的根儿,他走过的路,我也走一遍。跟耿老学字以后,随振铨和国胜到龚老家去过,拿了一些自己临的字,写的比较杂,当时龚老说:《九成宫》别写了,写《皇甫碑》;《玄秘塔》别写了,写《神策军》;《勤礼碑》别写了,写《麻姑仙坛》;还说别写赵之谦,谁写谁上当。在龚老那里学了一段时间,没写他的隶书,他说唐以后的东西别写,唐以前的东西可写,因为唐以前各种书体法度已经很完备了。我买过中国书店出的一本颜真卿的行书,发现其中的《乞米帖》《鹿脯帖》和耿老、华璧老的字特别像,感觉是找到根儿了。学华璧老还是看了他的《朱子治家格言》之后,吸收了一些东西,笔画显得干净了,当时还没正式写。写颜真卿主要是《勤礼碑》《麻姑仙坛》《颜家庙》和《李玄靖》。钱南园,写过他的《枯树赋》,他写的《正气歌》也有,没写过,看不懂,耿老说过学华世奎必须要写苏东坡,当时也看不懂苏,觉得不好看,认识苏是到以后了。我写这些都是挑着字写,没有通临过哪个碑。没下过那么大功夫。以前在单位搞技术,与写字一点也不搭界,完全是两套活。

社会活动

第六届书画大赛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书画大赛评委之一沈宪民评价说:“作品质量比任何一届都高,从这些作品来看呢,它已经从简单的物理归一升华到精神层面的内涵。”为繁荣北辰文化事业,构建和谐北辰,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深受社会各界好评。

艺术特点

宪民的传统功底比较扎实,有求新求变的探索精神,在坚持书法传统与借鉴时尚意识之间找到了一个比较恰当的契合点。以前见的比较多的作品是他的楷书,他入选八届国展和首届青年展的作品就是楷书,这在当下书坛碑派楷书、褚体楷书流行的情况下是难能可贵的。耿老的学生大都有过临习耿老楷书字范的经历,一部分同学也愿意亦步亦趋地写,这在学习书法的初级阶段是一个见效比较快的方法。在学习耿老楷书的基础上又进了一步,上溯华世奎、钱南园、颜真卿,甚至欧阳询的楷书。而且,小楷还涉猎了倪云林、文徵明、隋唐写经等等。我对他的楷书的基本印象是谨守法度而又能灵活自如,笔道扎实,虚实互现,极少用颤笔,大字内松外紧,势圆体方,小字内紧外松,笔势开张,他的楷书可以说是“华味”较浓的一位,是个人风格较为突出的一位。我在临《颜家庙碑》时有一点体会,就是“楷书也是活的”,这在宪民的楷书里也有充分的体现。除了楷书以外,宪民在篆隶、行草上也下了不少功夫,而他的楷书也受益于他在篆隶方面下得一番功夫,记得十几年前有一次在书协小范围点评作品,一位老先生拿自己的作品请人点评,点评人比较客气,而老先生一直追问作品有什么问题,点评人说他的笔道太软,“笔头子不硬”,然后随手指着宪民的一张篆书作品说:你看他的笔头子就很硬。宪民的篆书重点是金文大篆,偶尔涉猎汉篆;隶书除对汉碑的学习以外,重点学习《好大王碑》、伊秉绶和金农的隶书,宪民的好学也可以说是对《师说》中“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的最好诠释,多年来他向耿老、龚望等老前辈学习,向张牧石、唐云来、张建会等名家学习,也重视与身边的同道朋友学习交流,还重视利用网络资料学习,体现了艺术家虚心上进的一种胸怀。再说说宪民的草书,在陈铁家看到一张草书作品,是即兴之作,没有题款,陈铁神神秘秘地让我猜是谁写的,我猜不出来,陈铁说是宪民写的,这让我对宪民的书法有了新的认识。2010年天津要办临书展,宪民和我议论投稿想法,我说想临颜真卿的《大唐中兴颂》,他说想临张旭的《古诗四帖》,结果他的草书临作获了奖。在他的草书作品中能够看到笔墨线条的稳健律动和个人心性的自由抒发,他正在向书法的最高境界迈开步伐。


作品欣赏

沈宪民1 webp 沈宪民2 沈宪民3 沈宪民4 webp 沈宪民5 webp 沈宪民6 沈宪民7